“VOGUE 20 周年?

一半明星在请假,一半在隔壁 ELLE 蹭饭。

”
朋友圈刷到这条,笑完突然有点唏嘘:原来杂志也有“人走茶凉”的即时感。
缺席名单比红毯还闪——热巴、千玺、周冬雨、王一博,随便拧一个出来都能让品牌方连夜改稿。
结果集体“感冒”,理由写得客气:档期撞了。

业内小群补刀:不是撞档期,是撞了主编的新规矩。
新官章凝上台,一句话——“明星靠边,超模 C 位”。
原本给热巴的安排是:跟三位新人模特混拍,站位还得让出中间。
团队听完直接回“不约”,转头去哈尔滨拍羽绒服广告,钱没少挣,面子也保住了。

品牌比艺人更现实。
LV、Dior、Gucci 原定的四季度“中刊”说停就停,财报电话会上,康泰纳仕高管把锅甩给“市场寒冬”,可同季度 ELLE 加印两次。
数字不会撒谎:VOGUE 中国广告收入下滑 27%,创五年最大跌幅。
投资人问一句“明星都去哪了”,空气瞬间安静。

红毯现场更尴尬。
辛芷蕾第一个走,粉丝夸“排面”;刘亦菲压轴,粉丝也夸“排面”。
两家控评撞车,网友总结:一个开门,一个锁门,中间没人。
尴尬的是,辛芷蕾走完不到 24 小时,BAZAAR 放出 12 月刊封面预告——她一个人占满九宫格,主编署名:前 VOGUE 中国老大张宇。

旧老板递来的热咖啡,比新老板的冷板凳香多了。
更狠的是刘亦菲。
VOGUE 活动结束第三天,W 杂志甩出 32 页大片花絮,标题直接写“2024 开年封,史上最长专题”。
一句话:爷不陪你们玩小蛋糕,爷去吃法餐。

杂志圈风声鹤唳,艺人干脆自建食堂。
朱一龙团队招人做数字杂志《Dragon》,首期封面就是他自己,预算七位数,上线 10 分钟销量 15 万册——换算成纸质,足够挤进一线月刊前三。
杨幂更野,直接抖音直播卖面霜,一晚 GMV 2.3 亿,品牌方当场喊“姐,明年合同您来填数字”。
还押什么 VOGUE 封面?

ROI 比页码实在。
中戏的老师一句话点破:杂志给明星“镀金”的时代翻篇了,现在是“数据镀金”——谁带得动货,谁就是封面。
金主爸爸公式也换了:
旧版:大奖 封面=咖位

新版:互动率×转化率=真金白银
于是出现魔幻画面:三金影后没抢到羽绒服代言,古偶男主把冲锋衣卖到脱销。
观众用钱包投票,评委只能干瞪眼。
回头看那场缩水红毯,像给老派权威办的告别式。

灯光还在,座位减半,新人超模踩不准节拍,主持人把“国际范儿”喊破嗓子也遮不住空场的回音。
明星不来了,品牌也不续杯,剩下一本曾经呼风唤雨的杂志,在秋风里自己走完了秀。
下一次再想聚齐半个娱乐圈的流量,恐怕得先问问抖音同不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