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娱乐圈,袁咏仪的 “买包爱好” 早已不是秘密。这位港姐出身的艺人,对奢侈品包尤其是爱马仕的喜爱,连丈夫张智霖都曾在综艺里公开 “调侃”—— 镜头前,他带着无奈又宠溺的语气说 “老婆,别再买包了,家里的柜子都快放不下了”,这话一播出,瞬间引发全网讨论,网友纷纷调侃 “袁咏仪的包加起来能开一家奢侈品集合店”。

这样的调侃并非空穴来风。前几年,袁咏仪结束 14 天隔离后,就被网友在香港某奢侈品门店偶遇:当天她穿着简约的黑色外套,戴着口罩,在店员陪同下走到包柜前,一口气试了三款爱马仕经典款包,搭配不同丝巾反复比对,期间还拿起手机向电话那头的人分享款式细节,从肢体动作能看出她对几款包的喜爱。随后有网友发文爆料 “她当天买了 6 个包、16 件衣服,果然是有钱又敢花”,没想到袁咏仪很快刷到这条内容,直接在评论区留言回应:“没买这么多,也就选了两个常用的,买多了真的没法跟张先生交代,进不了家门的”。

这条带着 “求生欲” 的评论,让网友瞬间乐了。有人留言 “袁咏仪这话一出来,我脑子里都有她的语气了”,也有人调侃 “原来靓靓也怕老公‘念叨’,这夫妻互动也太真实了”。其实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,张智霖嘴上 “限制” 买包,行动上却始终支持 —— 他曾在采访里说 “赚钱的意义之一,就是让她能买到喜欢的东西”,而袁咏仪也懂得分寸,不会过度消费,这种带着烟火气的相处模式,比刻意秀恩爱更显亲密。
18 年同款蛋糕:仪式感里的亲子用心
除了夫妻间的默契,张智霖与袁咏仪对儿子张慕童的用心,更藏在细节里。去年 11 月,张慕童迎来 18 岁成年生日,袁咏仪在社交平台晒出两张旧照:一张是她抱着襁褓中的张慕童,侧脸贴在儿子额头,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;另一张里,张智霖小心翼翼地托着婴儿时期的张慕童,低头亲吻儿子的脸颊,嘴角带着藏不住的笑意。两张照片没有华丽的滤镜,却满是父母对孩子的疼爱。

有细心的网友发现,从张慕童 12 岁生日开始,每年袁咏仪晒出的生日蛋糕都是同款 —— 圆形的奶油蛋糕,表面用新鲜草莓和蓝莓点缀,侧面印着简单的卡通图案,连蛋糕上的祝福语字体都几乎一致。网友感慨 “坚持 6 年用同款蛋糕,这不是简单的仪式感,是把对孩子的重视刻在了细节里”,还有人留言 “我家孩子生日也想这样,可惜总记不住每年的款式,张智霖夫妇这一点真的太用心了”。
从 “不可以妈妈” 到心理医生:教育路上的弯路与反省
不过,在教育张慕童的过程中,袁咏仪也曾走过弯路。2019 年她参加综艺《成为妈妈后》时,就坦诚分享过自己的教育困境:当时张慕童跟身边人抱怨 “妈妈总是说‘不可以’,什么都不让我做”,甚至不愿意主动跟袁咏仪说话。原来那时候的袁咏仪,是典型的 “权威型妈妈”—— 她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安排,比如规定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,超过时间就直接关掉;儿子做错事时,她不会先听解释,而是直接批评惩罚;就连儿子想尝试画画、玩滑板这些兴趣爱好,她觉得 “耽误学习”,也会直接说 “No”。

久而久之,张慕童对袁咏仪越来越疏远,甚至有点抵触。袁咏仪一开始没意识到问题在自己身上,还以为是儿子 “叛逆期到了”,特意带他去看心理医生。直到医生跟她沟通时指出 “孩子的抵触,其实是对家长强势态度的回应”,袁咏仪才恍然大悟。她在镜头前提起这段经历时,眼角明显泛红,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:“那时候才知道,我一直用‘为你好’的名义,剥夺了他表达的权利”。
这番真诚的反省,让不少网友产生共鸣。有人留言 “我也是这样的妈妈,总觉得自己是对的,忽略了孩子的感受”,也有人称赞 “很多家长都拉不下脸承认自己错了,袁咏仪这份勇气很难得”。意识到问题后,袁咏仪开始慢慢改变:会主动问张慕童 “今天想做什么”,儿子做错事时先听他解释,甚至会陪着儿子一起玩滑板,母子关系才渐渐缓和。
机场红着眼的父亲与伦敦陪读:送子留学的牵挂与放手
随着张慕童长大,张智霖与袁咏仪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—— 送他去英国留学。送机那天,张智霖因为要赶内地综艺的录制,只能在香港机场陪儿子待半小时:他帮张慕童整理好行李箱的拉杆,又反复检查护照、机票是否放好,期间几次想开口说话,又咽了回去。最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,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说了句 “照顾好自己”,转身走向机场出口时,有人拍到他偷偷抹了下眼睛,眼圈肉眼可见地发红,明显在控制情绪。

而袁咏仪则推掉了所有工作,全程陪张慕童去英国:从办理入学手续,到去宿舍整理床铺,再到熟悉周边的超市、药店,她都一路跟着。有网友在伦敦宜家偶遇过她们母子:袁咏仪穿着简单的休闲外套,推着购物车跟在张慕童身边,认真听儿子挑选牛奶时说的 “喜欢全脂的,喝着香”,还会提醒 “买两盒就够了,放久了会坏”,完全是普通母亲的模样,没有一点明星架子。
实习分歧:财富解不开的教育难题
其实在送留学之前,张智霖与袁咏仪曾因张慕童的实习经历产生过分歧。今年暑期,刚从香港国际学校毕业的张慕童,去了湖南卫视《歌手 2025》节目组当实习生,日常工作是搬道具、整理嘉宾的物料清单,偶尔协助现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。这本是一次普通的社会实践,却让夫妻俩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
张智霖在后续参加综艺《背后》时提到这件事:“我觉得 18 岁的孩子,应该多看看真实的社会,知道工作的辛苦,比闷在书本里有用”。但袁咏仪却有顾虑,她在采访里说 “他那时候还没确定大学专业,我担心实习会分散他的精力,毕竟学业还是基础,怕他心智没成熟,做不好平衡”。两人一开始各执己见,后来聊了好几次,还征求了张慕童的想法,最终达成共识 —— 让孩子先去实习两周,感受工作节奏,再决定是否继续,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,也兼顾了学业。
如今,张慕童在英国的留学生活逐渐步入正轨,袁咏仪偶尔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儿子的日常片段:比如张慕童做的家常菜,或者他在学校参加活动的照片,没有华丽的文字,只有简单的一句 “一切都好”。而张智霖则在工作之余,会抽时间飞英国看儿子,每次去都会带一大箱儿子爱吃的零食,从香港的鱼蛋到内地的辣条,满满都是牵挂。

他们夫妻俩手握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财富,能轻松给孩子买奢侈品、送名校,却依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 “钱解决不了” 的难题 —— 金钱能买来同款生日蛋糕,却买不来孩子愿意倾诉的信任;能铺平留学的道路,却铺不出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;能提供优质的资源,却替代不了父母用心的陪伴。这些经历,不仅给娱乐圈的明星夫妻提了醒,也让更多普通父母明白:教育的核心从不是财富堆积,而是走心的陪伴与真诚的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