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市场资讯
(来源:南湖晚报)
林女士:和阿珍做了20多年的小姐妹,这是我们第一次结伴远行。选择扬州,是因为我们都喜欢那首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。真踏上旅程时已是初秋,阿珍的行程表把这几天排得比上班还满。
出发前一周,她特意来我家,打印好的攻略足有15页。每个景点都附了网图,连餐厅菜单和价格都标注清楚。看着她兴奋地讲解,我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——其实我更想在扬州的小巷里随便走走。
我习惯一个人住宿,到了扬州,我们开了两个房间。第二天早晨6点半,门铃准时响起,阿珍一身运动装,背着双肩包,精神抖擞。在茶社,我刚咬开蟹黄汤包,汤汁还没吸完,她就提醒该出发了。那口滚烫的汤汁烫得我舌尖发麻,一路疼到了个园。
在个园的竹林里,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。我想起年轻时读过的扬州竹枝词,正想吟上两句,阿珍已在前头催促。我只能小跑着跟上,那片刻的诗意碎在匆忙的脚步声里。
下午在瘦西湖游玩,为了找攻略上说的最佳拍摄点,我们在同一条路上来回走了3遍。我的老寒腿开始隐隐作痛,终于找到那个位置时,已经排了五六个人在等。轮到我们时,阿珍严格指挥我按攻略上的姿势站好——身体侧四十五度,右手扶栏杆,笑容要露八颗牙。拍完查看照片,她皱眉说光线不太对,想重拍,后面等待的人已经发出不耐烦的咂嘴声。
那天晚上,我累得直捶腰,阿珍却还在修改行程,说有个景点周一提前关门,需要把上午下午的行程对调。看着她专注的侧脸,我突然觉得很陌生。这个一丝不苟做计划的人,真的是那个会和我一起在公园长椅上发呆一整天的老姐妹吗?我委婉地说,要不要放慢节奏?她放下手机,语气里带着委屈:“我准备了整整一个月,每天熬到深夜,就是为了让你玩得尽兴。”她列举了调整过3次的交通方案,比较过价格的酒店,还有特意安排的扬州评弹表演……看着她眼圈发红,我再也说不出什么。
第三天,我们依旧按部就班。在何园,导游讲解着片石山房的奇巧设计,我正听得入迷,阿珍却拉着我去下一个点,说再不走就赶不上预订的午餐了。在文昌阁,我想去路边尝尝那个老婆婆卖的豆腐脑,阿珍坚决不同意,说攻略上强调要注意饮食卫生。
回程的高铁上,阿珍满意地统计着这次旅行的成果:共计游览景点12处,品尝特色菜8道,拍摄照片300余张。她说,下次可以一起去西安,已经开始研究攻略了。我望着窗外,想起在扬州街头看见的两个老太太,她们坐在巷口梧桐树下,慢悠悠地剥着莲子吃,或许那样的闲适,才是我想象中的旅行。
回到家,我给阿珍发了条平安到达的消息。她很快回复,是一份整理好的旅行相册链接,还有一句:“下次一定把攻略做得更完善。”我没有点开那个链接,也没有回复。有些路,注定要一个人走,或者我该找个愿意在豆腐脑摊前停步的旅伴。
万姐有话说:对于旅游的方式,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。有些人喜欢“特种兵”式旅游,还有的人,只为到景点“打卡”,凑满朋友圈的九宫格。他们像完成KPI考核一样,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覆盖尽可能多的点。不能说他们有错,但这样的旅游方式,只是“到此一游”,很难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特色,旅游结束,身心疲惫。我和你一样,喜欢放慢脚步,宁可舍弃一些景点,更愿沉浸在喜欢的氛围里。你们不是很好的旅游搭子,一次尝试足够了,下次,还是分头行动吧。
最后,
希望网友参与并分享自己的故事!
欢迎给我们留言哦~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