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
10月21日,虽然是工作日,但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杨振宁先生设立的缅怀室外,前来吊唁的群众仍然络绎不绝。从清华大学西门到高等研究院,沿路上,海报新闻记者看到不少手拿鲜花的群众。
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,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一楼119房间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,于2025年10月18-24日期间,接受各界友好人士吊唁。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。
“我已经毕业快50年了,杨振宁是我的校友、老前辈。他是一个高尚的人,为我们国家的物理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,希望他一路走好。”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。
记者在排队等待进入科学馆时,一名外卖员将手里的鲜花递给队尾的一位女士,表示有人远程下单送来鲜花,向杨振宁先生表示悼念,希望她一起带进缅怀室,献给杨先生。
走进科学馆一楼,花束环绕杨振宁先生曾无数次走过的走廊。悼念者们安静地排队,依次进入缅怀室,向先生的遗像深深鞠躬,献上鲜花。
“他在我心中就是明星。”从北京顺义区赶来的潘女士热切地对记者说。在她看来,杨振宁先生的一生为强国富国做出巨大贡献,他赤诚的爱国之心、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敬仰。
正如清华大学在缅怀文章中所写:杨振宁先生的一生,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,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。“宁拙毋巧,宁朴毋华”是他的治学态度,也是他的人生态度。正如他钟爱的诗句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,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。
据清华大学公众号,杨振宁于1949年-1955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研究员,1955年-1966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,1966年-1999年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,199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教授。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,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,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。